任城区检察院:筑牢人才高地 打造“任检·青藤”检察人才培养品牌
近年来,为着力破解检察人才青黄不接、梯队断档、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瓶颈,培养一批综合能力突出、作风形象优良的复合型检察青年人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检察院结合省检察院“青蓝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任检·青藤”人才培养品牌。由资深业务骨干与青年检察干警结对,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扶互助、共同成长”的方式,助力青年骨干走好从检第一步。
薪火相传 搭建“1+1+1”平台筑牢人才高地
搭建“1+1+1”平台:“1支优师队伍+1个导师+1个青年小组”。将全院35岁及以下青年干警,打破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界限,以业务模块、个人特点、兴趣发展等维度划分5个青年小组,依托优势资源打造“青年说”“悦读会”“梦想导师”“青社学堂”“青年之家”等品牌栏目板块,致力于为青年干警打造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温度的“青年港湾”。
优师队伍根据“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整合优势课程进行讲授,引导青年干警强化政治忠诚、加强思想淬炼、苦练业务本领,加快更新知识结构,弥补能力弱项和经验不足,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夯实业务工作基础,为青年干警授业解惑,帮助青年干警健康成长。
同时,每个青年小组匹配一名导师,进行“理论+实践+演练”的跟班指导,制定业务能手培养方案,每年初,导师根据每位青年干警的知识背景、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制定“个性化”传帮带年度培养计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量身制订学习培训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不断鼓励青年干警学习进步,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创优争先”的良好局面。
对通过“任检·青藤”品牌学习活动中碰撞出的闪光点、激发出的原动能、创新出的思路方法,及时进行沉淀、转化,形成了一批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理论成果。在济宁市第三届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青年干警撰写的两篇典型案例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平安济宁建设现代化”主题征文活动荣获二等奖。
精培优育 打破业务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打造检察文化品牌为契机,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打破检察青年业务壁垒,搭建多元化青年干警“培、育”维度,推动员额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之间形成更多的交流和融合,提升青年干警学习成长的积极性。
全方位开展“学练赛”活动。每月各小组轮流策划和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导师讲座、专题辩论、庭审观摩、法治宣传、岗位练兵、法律文书撰写等活动。组织一次青年党员理论学习,让主题教育的党味更“浓”、底色更“红”、内容更“鲜”,不断强化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开展一场庭审观摩,“零距离”地感受庭审全过程,提高案件办理和出庭公诉能力;开展一轮业务大练兵,开展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数字检察模型研究和实践等活动,在实干实训中提升核心战斗力。
同时,积极推荐青年干警参加系统内部和全区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引导和培养青年干警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竞赛中成长、在竞赛中进步,提升实战能力。
真抓实干 在办案履职中展现实干与担当
该院持续落实列席检委会制度,增强青年干警履职能力。精心挑选优秀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旁听,通过学习聆听各检委会委员对于案件的分析讨论,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特定案例中悟法理、悟法条、悟复杂案件处理办法,最终得到快速成长。
全方位考验锤炼,在实干历练中增长真本事。挑选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青年干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多方位、递进式的培养锻炼,通过让其担任部门正副职、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包保村联络人等重要岗位,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促使青年干警在“实践”的大学堂里摸爬滚打,增长才干、增长阅历、增长自信。
参与疑难复杂案件办理、课题调研等重点工作,提升办案能力和质量。采取以老带新、跟庭实战、观摩评议、集中研讨等方式全面提升青年干警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办案检察官带领青年干警勘验现场、讯问被告人、出席法庭,从案件拿到手到法院最终判决,青年干警全程参与,学习分析疑难复杂案件的争议焦点及处理司法实务的技巧,这种传帮带的形式,极大提高了青年干警的业务实践水平。
通过全方位锻炼,提升了青年干警办理案件的能力水平。在全市检察机关公诉人业务竞赛中,3名导师获“全市十佳公诉人”,2名青年干警分别获“十佳检察官助理”“优秀检察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