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任城区检察院: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济宁任城: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察机关坚持司法为民的价值追求。去年以来,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聚焦大局、融入大局,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充分运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以扎实的办案成效和更高的履职质效筑牢民生之本、推进社会治理、守护美好生活。
严格依法履职 以顾大局的胸怀写好发展答卷
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主动找准运用检察力量做实司法为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办好关乎人心向背的民生案件。
守护绿色生态“生命源”。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活动,让常年使用地下水的小区居民得以饮用自来水,让长期遭受污染的河道水质再次达到观赏性景观用水要求,让长期排放污水的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全力整治行业乱象,助推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筑牢安全生产“生命线”。积极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督促排查整治安全问题150余个,对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立案处罚45万余元,协同各方力量推进电梯安全系统治理。总结经验创建的“特种设备电梯安全公益诉讼监督模型”被11个异地检察院应用,在各地取得显著成效,让电梯成为安全的屏障,不再是危险的牢笼。
助力乡村振兴“丰收路”。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耕地占用税征管协作职责,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统筹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农机质量安全等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有效解决年检超期、缺乏资质等农机安全突出问题。
践行司法为民 以暖民心的情怀写好服务答卷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夯实食药安全“铁篱笆”。聚焦群众餐桌安全,督促行政机关对涉食品安全犯罪4人作出从业禁止决定,对以鸭肉冒充羊肉的掺杂掺假违法销售行为全面排查、严厉惩治;严守美容用药安全,督促违法销售掺杂A型肉毒素化妆品行为人在全国范围内召回药品并公开致歉,为爱美人士撑起司法“保护伞”。
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围绕装修行业违法处理公民个人信息乱象,综合运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多种履职手段,实现全行业系统治理,起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效果。
织密社保安全“保障网”。督促行政机关对5名服刑人员未被停发的养老金予以追回,责令医疗机构返还医疗损害过错范围内应承担的医保基金,严格查处各类欺诈骗保、违规侵占行为,确保社保基金平稳、有序地为民众基本生活托底。
突出机制建设 以勤赶考的坚定写好监督答卷
树牢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坚持协同共治,统筹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配套机制建设,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健全四大检察融合机制。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有效整合内部力量,畅通检察机关内部线索审查移送机制,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健全多方联动协作机制。通过争取区委支持,印发《关于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检察机关在环境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护等领域与行政机关开展深度合作,围绕民生公益保护、普惠民生工程等方面,共同加强民生领域法治保障。深化拓展“检察+”协作模式,与区总工会、南四湖水利局等机关会签协作机制,选聘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益心为公”志愿者团队,共同推进落实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公益诉讼守护民生工作机制。
健全数字检察赋能机制。通过创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模型,在医保基金、食药安全、餐饮住宿场所消防隐患等重点领域不断延长监督链条,实现由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社会治理的跨越,结合民生保障监督工作重点,深挖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